“止付”一词具有两种含义,一种是票据法上的含义,另一种是银行业上的含义。
票据法上的止付
票据法上的止付,是指票据权利人在丧失票据占有时,为防止可能发生的损害,填具挂失止付通知书通知票据上的付款行库,请求其停止票据支付的行为。
根据我国《票据法》第15条的规定,票据丧失,失票人可以及时通知票据的付款人挂失止付。收到挂失止付通知的付款人,应当暂停支付。失票人应当在通知挂失止付后3日内,也可以在票据丧失后,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,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。
票据止付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失票人的利益,防止票据被他人冒领。失票人一旦发现票据丢失,应立即向付款行库申请挂失止付。挂失止付后,付款行库将暂停支付票据,失票人可以通过公示催告或诉讼等方式,追回票据。
银行业上的止付
银行业上的止付,是指银行根据相关规定,对客户的账户进行临时性限制,禁止客户进行提款、转账、消费等交易行为。
银行业止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:
- 客户涉嫌违法犯罪,如电信诈骗、洗钱等;
- 客户账户存在风险,如透支、欠款等;
- 客户账户出现异常,如异常大额交易、频繁交易等;
- 客户自身要求止付。
银行业止付一般分为以下两种类型:
- 紧急止付:是指银行在接到公安机关、检察机关、法院等司法机关的通知后,对涉嫌犯罪的账户进行止付。
- 常规止付:是指银行根据自身风险管理需要,对存在风险的账户进行止付。
银行业止付的流程一般如下:
- 银行接到止付通知。
- 银行对止付通知进行审核。
- 银行对涉案账户进行止付。
- 银行向客户发送止付通知。
银行业止付是银行履行反洗钱、反恐怖融资等义务的重要措施,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。